欢迎访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生命时报 | 咽喉反流有个自测表

发布时间:2023-08-10    来源:     浏览:

咽喉反流有个自测表


主讲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副教授 周 立



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导致嗓音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用嗓过度以及错误用嗓,但不少人忽视了另一种咽喉疾病,它被称为嗓子的“隐形破坏者”——咽喉反流。

1.什么是咽喉反流 ?

咽喉反流是指胃内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等酶类)逆流进入咽喉部,导致喉/下咽部相关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发音障碍/声音嘶哑、癔球症(咽喉部异物感)、轻度吞咽困难、慢性咳嗽、持续清嗓等;喉镜下可以看到声带后连接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喉部体征。

2.为什么咽喉反流危害极大?

食管和咽喉部的上皮结构与生理存在巨大差异。由于食道黏膜具有分泌碱性物质的能力,并且具有黏膜屏障,能中和部分胃酸,因此,胃酸反流入食道事件的正常上限可高达每日50 次。

然而,对于咽喉部来说,反流超过 4次即视为异常。有研究显示,每周 3 次局部试验性地给予喉部酸性物质即可导致明显损害。这是因为,咽喉不具有食管蠕动这样的有效清理运动,所以胃酸和胃蛋白酶在咽喉部存留的时间越长,越会产生进一步刺激。此外,喉部上皮较薄,对胃酸和胃蛋白酶所致的腐蚀性化学伤害的适应性本来就较差。

3.如何诊断咽喉反流?

当出现咽喉部异物感、持续清嗓、声音嘶哑、发声疲劳、咽喉疼痛、慢性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咽喉反流的可能性。如果

有相关症状,可采用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自测风险(如图)。一般来说,得分超过 13 分,怀疑是咽喉反流性疾病。这类人群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就诊,接受正规治疗。

4.咽喉反流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改善?

咽喉反流性疾病分别有一般治疗、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三种治疗方式。一般治疗是一线治疗方案,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减少咖啡因摄入。食管括约肌正常情况下能使胃内容物停留于胃和食管中,而含咖啡因(咖啡、茶和苏打水等)、酒精、巧克力和薄荷的食物和饮料会削弱食管括约肌的这一保护作用。

这是因为,巧克力和薄荷中含有咖啡因样物质,能刺激胃酸生成并减弱食管上括约肌或者食道上端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应该注意的是,很多脱咖啡因的茶和咖啡仍含有足以造成括约肌功能问题的咖啡因。因此最好选用本来就不含咖啡因的饮料。

尽量选吃低酸性食物。生活中大多数食物的 pH 值为 2.5~6.0。低酸性食物(pH 值大于 4.6)包括肉类、家禽、海产品 、奶类和新鲜蔬菜(番 茄 除外)。酸性食物(pH 值小于 4.6)包括大多数水果(尤其是柑橘类)、番茄、果酱和果冻、烧烤酱汁和大多数沙拉酱。酸性食物和辛辣食物(包 括辣芥末、咖喱、辣椒)能直接刺激喉内壁并可引起炎症。

胃蛋白酶是一种稳定的分子,只要pH值降至适当的范围就能再度活化。尽管上述许多食物在其他方面是有利于健康的,但它们可加剧咽喉反流,因此症状严重的患者最好选用酸性较低的食物替代。

少喝碳酸饮料。这类饮料多含有咖啡因,能松弛括约肌,从而导致每次打嗝时胃内食物上涌。含酒精的碳酸饮料具有类似作用。即使是不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如气泡水)也会引起嗳气,并可导致每次打嗝时胃酸和酶上达咽喉。

少食多餐。咽喉反流患者要避免午餐和晚餐时大量进食,因为胃越膨胀,其内容物涌入食管的可能性越大。

此外 ,尽管咽喉反流不常发生在卧位时,但通过抬高床头、利用重力作用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同样有益于部分患者(尤其是临睡前进食的患者)。运动时别喝太多水。运动方面,餐后至少 2 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还要注意,运动过程中或即将运动时摄入大量液体 ,会导致胃部扩张过度。患者应当视运动情况摄入适量水。当进行弯腰、锻炼、抬举重物或唱歌使腹内压增加的动作时,发生反流的可能性也大幅升高,应尽量避免此类运动。

放松心情。对轻度咽喉反流患者而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致胜法宝。生活中,要避免精神紧张、抑郁情绪、过度劳累。

5.中医如何看待咽喉反流?

反流性疾病根据其咽喉部异物感、声嘶、嗳气吞酸、胃脘不适等临床表现,中医可归属于“喉痹”“喉喑”“梅核气”“泛酸”等病症范畴。

其病症主要位于咽喉和胃,其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其中以肝胃不和最为多见。具有疏肝和胃功效的中药复方对于咽喉反流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咽喉异物感、清嗓、痰多或鼻涕倒流、烧心胃痛等主要临床症状。

关闭

友情链接:

医院地址: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27602号-2
邮编:610075
挂号咨询电话:028-87783481

(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