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是以眨眼、耸肩、清嗓子,甚至口出秽语为临床表现的慢疾病。通常反复发作,发作时症状快速出现、快速消失,具有刻板性,即反复出现相同表现的抽动。该病中医病名可归于“肝风”“慢惊风”范畴。
据2022年的一项针对6-16岁中国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全国性调查显示,中国6-16岁儿童抽动障碍患病率为2.5%。其中大部分的抽动症愈后良好,可自行缓解。只有少部分抽动障碍要用长期药物来控制,停药后又加重复发。不过大多数青少年时期的抽动障碍转归都比较好,只有很少一部分可能持续到成年或者终身。
根据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分为肌肉抽动所引起的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
抽动症常与学习困难、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自残或自杀行为、品行障碍、愤怒发作或情感爆发等疾病同时存在。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较大危害。如果你小孩有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肌肉,出现了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地运动或发声,那就要警惕了,有可能是抽动症。
为什么说春天是
治疗小儿抽动症的好时机呢?
春季是一个发陈出新、生机勃发的季节,春天在中医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张景岳有言“春应肝而养生”,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始发,由冬季的“冬藏”转变为“春生”,应保持肝的调达之性,如果肝气不顺,与春天的生发之气不相符,就会导致诸多肝脏疾病容易在春天加重和复发。
抽动症病位在肝,肝风夹痰,风痰鼓动为其关键病机。在春节假期,孩子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如:作息无规律,过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导致痰热内蕴,上扰心神,孩子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另外,春季孩子要从假期状态转换到学习状态,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导致孩子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火旺盛,引起肝风内动。除此之外,春季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儿童感冒后容易导致阴阳脏腑失调,会加剧儿童抽动症。再加上春天也是过敏高发季,很多抽动症的孩子都有过过敏问题,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春季是抽动症高发的季节。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春天的肝旺之时,对抽动症的调理顺势而为——因时制宜。抓住春季这个时机,积极治疗。
春季防治抽动症,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调适生活方式
·预防儿童感冒:多通风换气;学会正确洗手、勤洗手,有助于预防流感等其他疾病的传播;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按时预防接种等。
·预防儿童过敏:花粉、尘螨、昆虫、灰尘及气温是春季致敏的高发因素,家长要知道以下方法:①避免到花粉较多的地方;②经常晾晒衣被,减少尘螨繁殖;③保持室内清洁,注意空气流通、干燥;④如果儿童出现严重过敏,建议及时就医检测过敏原。必要时,可以做脱敏治疗,预防过敏、减轻症状。
此外,抽动症患儿还应保持平衡膳食。严格限制高敏食物、油炸食品、巧克力、生冷、辛辣、膨化食品、咖啡、碳酸饮料的摄入。健康饮食,多吃含铁、含锌、高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瘦肉、海带、豆制品等
鼓励抽动症患儿每天适度活动。安排合适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慢跑、跳绳、八段锦等。
2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5岁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小学生每天总时长不宜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
二、调畅情志
抽动症患儿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造成症状反复。家长做好自我情绪管理,多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共同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不过分对孩子在精神上施压,少责罚,以正向引导、鼓励为主。避免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等。
三、睡眠管理
儿童卧室应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家长不宜在其卧室放置电视、电脑、游戏机等设备。可安排盥洗、讲故事等睡前活动,每天活动内容基本固定有序,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活动结束后,尽量确保患儿处于较安静状态。培养儿童独立睡觉能力。
宜相对固定睡眠时间;节假日也应保持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四、积极采取治疗
中医药治疗原则为息风止动,推荐中医内外合治。外治法采用推拿治疗,可联合耳穴压贴、揿针等手法。难治性患儿,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于抽动症的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会危害孩子的智力成长、身体发育、性格塑造等。因此,对于儿童抽动症,建议家长早发现、早治疗。
医学指导:儿科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