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黄帝内经》
春季是自然界“推陈出新”的季节,然而春季也是疾病多发之季,稍有不慎,便可能使新病徒增,旧疾复发。因此,春季养生要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调整身心,以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
1、养阳为先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萌发,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应以养阳为主,保护好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2、饮食调摄
春季饮食应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少吃性寒生冷的食物,以免损害人体稚嫩的阳气,不利于气血运行。同时,春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酸多甜,以养脾气。
这里介绍一下五味与五脏的关系:酸入肝;苦生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由于春季肝气旺,当过于旺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脾,因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因此中医认为“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
一般说来,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扶助阳气,饮食上应多吃甜食少吃酸食,调养脾胃。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话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吃这些食物对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是春季的养身佳品。
春季有多风、多寒、多湿的气候特点,饮食应以辛温、甘甜、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驱寒,甘能健脾,淡能利湿,使人体能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减少患病。
另外,很多人总觉得没睡醒,提不起精神,浑身懒洋洋的。这种现象叫做春困。 由于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大,人的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调整的过程。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会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季,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有显著影响:如天寒时气血凝滞沉涩,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春天,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
3、起居调适
春季应夜卧早起,顺应阳气生发。衣着方面,要随着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可以微微出汗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换气,使室内充满新鲜氧气和阳光。
4、精神调摄
春季阳光明媚,万物生长,人们应该借此时机调养精神,使情志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暴怒,更忌忧郁,这样可以使阳气疏泄,肝气调达,身心健康。春季属木,五行属肝,在春季身体的新陈代谢与肝关系必切。春季肝气旺盛得长发,人的精神会焕发。如果肝气长发太过时,肝火过旺了,会出现易怒、头晕目眩、肋疼等症;相反如果肝气郁结不舒,肝气失调时,就会产生肝脾不和、精神抑郁、月经不调等症状。这些都会损害肝脏,影响身体。所以春季养生应保持心情清净,减少人际关系中不愉快的纷争。
5、运动锻炼
春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人们应该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6、春捂防寒
春季虽然阳气生发,但气温仍然较低,且多风多雨,因此要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早晚气温较低时,要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7、养肝为主
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肝主疏泄,恶抑郁,养肝的关键在于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同时,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养肝作用的青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荠菜等。
春季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8、避免过劳
春季阳气生发,人们容易感到疲劳。因此,在春季养生中,要避免过度劳累。工作和学习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以恢复体力和精力。
总之,春季养生应以养阳为先,注意饮食调摄、起居调适、精神调摄、运动锻炼等方面。同时,还要注意春捂防寒、养肝为主、避免过劳。让我们一起遵循《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更好地在春季保持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医学指导:肾病二科 赵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