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
带您了解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24年工作回顾
Ø 国内生产总值5%
Ø 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Ø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
Ø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Ø 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
Ø 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
Ø 粮食首次跃上1.4万亿斤
Ø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Ø 过境免签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
Ø 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
Ø 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
Ø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7%
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v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v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v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v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v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v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v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v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v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v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三、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l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l 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
l 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
l 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
l 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l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健全县域商业体
l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
l 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l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l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l 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
l 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
l 扩大5G规模化应用
(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l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l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l 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四)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 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l 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l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l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财源
(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l 稳定对外贸易发展
l 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
l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l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l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
l 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l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l 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
(七)着力抓好“三农”工作 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l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l 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l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l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
l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l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
(九)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l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l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l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l 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
l 强化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l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
l 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
l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
l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l 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
l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l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抓好学生校园餐、平台外卖安全监管